摘要

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左心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PH-LHD)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浆内皮素-1(ET-1)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1(s ICAM-1)及人可溶性CD40配体(s CD40L)水平的影响,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PH-LHD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选取60例心力衰竭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一般治疗(吸氧、利尿、扩血管)的基础上给予缬沙坦80 mg,1次/d。观察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50 mg沙库巴曲缬沙坦,2次/d持续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90 d的6 min步行距离(6MWD)、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以及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右室舒张末内径(RVEDD)、左房内径(LAD)、三尖瓣反流速率(TR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肺动脉收缩压(PASP)。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治疗前和治疗后90 d的血浆N末端前脑钠肽(NT-proBNP)、ET-1及血清s ICAM-1、s CD40L的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均优于治疗前,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心脏彩超相关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血浆NT-proBNP和ET-1及血清s ICAM-1和s CD40L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6 min步行距离的差值、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心脏彩超相关指标改善更加显著,血浆NT-proBNP和ET-1及血清s ICAM-1和s CD40L水平降低的程度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可以更加有效地降低左心衰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以及血ET-1、s ICAM-1和s CD40L的水平,缓解临床症状,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