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CT灌注成像评价兔肝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各参数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肝脏酶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3组(W0、W1、W2组)。W1和W2组分别制作为热缺血时间为40和60min的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WO为对照组。各组行全肝CT灌注成像,测量肝动脉灌注指数(PI)、肝动脉灌注量(AF)和门静脉灌注量(PF)。取耳缘静脉血检测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移酶(ALT)及乳酸脱氢酶(LDH);取冻存肝组织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髓过氧化物酶(MPO)。结果梗死区中,W0与W2组间AF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1与W2组间PF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W0、W1、W2组间PI、AF、PF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I、PF与各肝酶指标存在相关关系,AF与各肝酶指标不相关。非梗死区中,W1与W2组间PI、AF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0与W2组间PF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W0、W1、W2组间PI、AF、PF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I、AF与各肝酶指标存在相关关系,PF与各肝酶指标不相关。评价不同热缺血程度梗死区时,PI、PF有较高诊断效能(PI的曲线下面积=0.965,AF的曲线下面积=0.736,PF的曲线下面积=1.00);评价不同热缺血程度非梗死区时,PI、AF有较高诊断效能(PI的曲线下面积=0.938,AF的曲线下面积=0.993,PF的曲线下面积=0.618)。结论 CT灌注成像可以动态监测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可以作为肝酶学指标等评估肝脏损伤程度的很好补充。
-
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