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分层分析

作者:张旻; 赵延延; 田少芳; 高晓津*; 杨进刚; 苏淑红; 许海燕; 吴元; 乔树宾; 胡奉环; 宋雷; 王杨; 李卫; 金辰; 杨跃进*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2021, 36(09): 852-857.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21.09.004

摘要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前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危险分层情况和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预防治疗的现状。方法:纳入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30日入选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研究(CAMI)的1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评估其发病前的ASCVD危险分层情况,并调查不同危险分层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情况。结果:在30 9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11 950例(38.6%)患者为ASCVD低危人群,5 360例(17.3%)患者为ASCVD中危人群,ASCVD高危、极高危人群分别占25.8%(7 990例)和18.3%(5 652例)。仅5.7%的高危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率为22.4%;极高危患者中仅16.4%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ASCVD二级预防,LDL-C达标率仅18.3%。结论:我国超半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前为ASCVD低中危患者,高危和极高危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一级、二级预防的比例均较低。

  • 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新乡市中心医院; 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