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棉GhDAHP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作者:荆珺; 张桦; 陈全家; 郭楠楠; 朱琦; 刘叶; 顾爱星*
来源:分子植物育种, 2020, 18(08): 2431-2438.
DOI:10.13271/j.mpb.018.002431

摘要

棉花黄萎病是制约棉花产业健康发展的一种重要病害,在生产上未发现有效的根治办法,使用现代基因工程技术,从基因库中挖掘抗黄萎病相关基因,为棉花抗黄萎病育种工作的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根据在GenBank中检索到抗黄萎病基因SDAHP (GU479467, 1,3-脱氧-阿拉伯庚酮糖-7-磷酸合成酶),从陆地棉基因组数据库中检索到3个同源基因(NM016893351.1, XM016849738.1和XM0168151150.1),根据3个同源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以陆地棉cDNA为模板进行克隆,获得3个目的基因,依次命名为GhDAHP-1、GhDAHP-2和GhDAHP-3。利用ProtParam和Prot Scale等在线软件对目的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RT-PCR分析黄萎病菌诱导后目的基因在陆地棉叶片中的表达量。结果表明:GhDAHP-1序列全长1 983 bp,氨基酸总数为539,分子质量约59.45 378 k D,理论等电点pI为8.7;GhDAHP-2序列全长1 832 bp,氨基酸总数516,分子质量约57.02 998 k D,理论等电点p I为7.68;GhDAHP-3序列全长1 652 bp,氨基酸总数517,分子质量约56.95 491 kD,理论等电点p I为8.52。系统进化树分析,GhDAHP与雷蒙德氏棉(Gossypium raimindii)、木本棉(Gossypium arboreum)的亲缘关系最近。棉花叶片在黄萎病菌的处理下,GhDAHP基因表达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推测受到黄萎病诱导后,GhDAHP基因可能参与了黄萎病菌侵染的防卫过程。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