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利用风廓线雷达和地基微波辐射计观测资料,对2010年4月12日发生在湖北咸宁的一次冰雹过程进行了分析,探讨这两种资料在冰雹天气监测预警中的应用。结果表明:(1)这次冰雹过程中,850700 h Pa之间低槽约在降雹前1 h过境,850 h Pa以下低槽约在降雹前2 h过境。在降雹前约0.5h,04 km垂直速度大小随高度的波动明显增大。06 km始终存在较深厚的垂直风切变,每200 m高度的水平风垂直切变在22.5 km的正中心与冰雹发生相对应。(2)降雹前,010 km整层相对湿度垂直廓线大体呈510 km小、05 km大的"上干下湿"2层结构。降雹前约0.5 h,相对湿度呈"上下湿、中间干"的3层结构,大气液态水总含量ILW、大气水汽总含量IWV都呈波动快速增长,冰雹发生在ILW和IWV的波峰上。(3)在降雹前约6 h,K指数超过35℃,在降雹前CAPE平均值约为627 J·kg-1,0℃,-10℃和-20℃层高度分别在5 km、6 km和7.5 km。
-
单位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 武汉中心气象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