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雷替曲塞与表柔比星治疗不可切除原发性肝癌(PLC)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4例不可切除PLC行TACE患者随机分为雷替曲塞组(n=58)和表柔比星组(n=56),2组均行2~5周期TACE治疗。雷替曲塞组采用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表柔比星组采用表柔比星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甲胎蛋白(AFP)变化情况、远期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2组患者均完成2次TACE治疗。雷替曲塞组患者客观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均高于表柔比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次TACE术后4周复查发现,雷替曲塞组有24例AFP水平下降,表柔比星组有19例,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随访6、12、24个月时,2组患者生存率均无显著差异(P> 0. 05);随访18个月时,雷替曲塞组患者生存率显著高于表柔比星组患者(P <0. 05)。雷替曲塞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2个月(95%CI为10. 76~13. 26),表柔比星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9个月(95%CI为8. 32~9. 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雷替曲塞组中位总生存期为18个月(95%CI为16. 85~19. 15),表柔比星组中位总生存期为16个月(95%CI为15. 20~16. 8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雷替曲塞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表柔比星组(P <0. 05或P <0. 01)。雷替曲塞组术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显著低于表柔比星组(P <0. 01)。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治疗具有女性、乙肝、Child-Pugh分级B级、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2分、肿瘤多发、肿瘤长径总和大于8 cm、有门脉癌栓、TNM分期Ⅲa期、术前AFP> 400μg/m L等临床特征的患者时,采用雷替曲塞治疗获得的中位生存期显著长于采用表柔比星治疗的患者(P <0. 05或P <0. 01)。结论与表柔比星比较,采用雷替曲塞治疗不可切除PLC患者的临床疗效更好,不良反应更少,患者可以获得更长的中位生存期。
-
单位扬州大学; 苏北人民医院; 扬州友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