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对比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介入栓塞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开颅夹闭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预后良好率及手术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预后、健康状况、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结果 实验组术中出血量(23.27±4.50)ml少于对照组的(120.65±24.76)ml,手术时间(1.98±1.03)h、术后卧床时间(4.89±0.74)d、住院时间(14.25±1.98)d短于对照组的(3.45±1.20)h、(5.94±0.95)d、(17.34±2.6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2、3天,实验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4.46±1.21)、(3.85±1.16)、(3.37±0.8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7.52±1.67)、(6.94±1.41)、(6.15±1.3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预后良好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本组手术前降低,且实验组血清CRP(5.89±1.06)mg/L、PCT(0.46±0.15)ng/L、TNF-α(10.83±2.07)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7.02±1.27)mg/L、(0.69±0.23)ng/L、(13.49±2.46)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均较本组手术前降低,卡氏功能状态量表(KPS)评分、Barthel指数均较本组手术前升高,且实验组NIHSS评分(17.90±1.34)分、mRS评分(1.73±0.45)分低于对照组的(19.74±1.53)、(2.45±0.62)分, KPS评分(67.13±3.48)分、Barthel指数(82.96±7.15)分高于对照组的(63.52±2.34)、(74.85±6.56)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生理、心理、环境及社会关系评分均较本组手术前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相比于开颅夹闭术,介入栓塞术在减轻手术创伤和术后疼痛感方面具有优势,有利于加快患者术后康复,促使其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改善预后,提升其生活质量。
-
单位临沂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