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及评价雷公藤多苷延缓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骨破坏的疗效。方法 研究第一阶段(0~24周)采取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雷公藤组和甲氨蝶呤组,雷公藤组予雷公藤多苷片+甲氨蝶呤模拟片口服治疗;甲氨蝶呤组予甲氨蝶呤+雷公藤多苷模拟片口服治疗,治疗2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双手X片的放射学评分、疾病活动度(DAS28)和生活质量评价(HAQ总分)。研究第二阶段(1年以上)采取开放性观察对照研究的方法,根据1年以后来院复诊患者在24周之后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雷公藤组和甲氨蝶呤组,观察两组患者双手X片的放射学评分和疾病活动度(DAS28)。结果 雷公藤组和甲氨蝶呤组在基线和24周的Sharp总分、关节间隙评分、关节侵蚀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雷公藤组和甲氨蝶呤组在基线、24周、1年以上时点Sharp总分、关节间隙、关节侵蚀进展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雷公藤组和甲氨蝶呤组Sharp总分进展速率均较治疗前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以上后,雷公藤组关节间隙进展速率较治疗前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氨蝶呤组关节侵蚀进展速率较疗前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基线、24周、1年以上时点,基线有破坏组Sharp总分、关节间隙评分、关节侵蚀评分均大于基线无破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有破坏组的Sharp进展速率大于基线无破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公藤组和甲氨蝶呤组在基线、24周、1年以上时点的DAS28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4周后及治疗1年以上后,两组患者DAS28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公藤组和甲氨蝶呤组在基线时HAQ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HAQ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公藤组24周时点的HAQ总分低于甲氨蝶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DAS28≥1.4组在Sharp总分差值、关节间隙评分差值、关节侵蚀评分差值上均小于△DAS28<1.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以上后,△DAS28≥1.5组在Sharp总分差值、关节间隙评分差值、关节侵蚀评分差值上均小于△DAS28<1.5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公藤多苷片可以延缓RA骨破坏进展速率;基线有骨破坏的RA患者骨破坏进展速率大于基线无破坏者;雷公藤多苷片可以降低RA患者疾病活动度,疗效与甲氨蝶呤相当;雷公藤多苷片可以降低HAQ评分,且效果优于甲氨蝶呤;在治疗早期,降低疾病活动度可以延缓RA骨破坏进展。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