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探讨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环境的适应性,以兰州市安宁区银滩路的商贸居住混合区(清洁区)和深安大桥北岸的交通枢纽区(污染区)常见的9种园林植物为研究对象,包括旱柳(Salix matsudana)、紫丁香(Syringa oblata)、紫叶李(Prunus cerasifera cv. pissardii)、木槿(Hibiscus syriacus)、金叶女贞(Ligustrum×vicaryi)、红瑞木(Swida alba)、月季(Rosa chinensis)、白车轴草(Trifolium repens)和早熟禾(Poa annua),使用石蜡切片法对不同大气环境下不同生活型的9种园林植物叶片进行解剖观察和比较分析,研究不同大气环境对9种园林植物叶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叶解剖结构指标在各采样点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性,旱柳栅栏组织发达,表现出等面叶特征,其他8种植物表现出异面叶特征;除紫叶李外,其他8种植物的下角质层厚度(CTLE)均是清洁区厚于污染区,且9种植物栅栏组织厚度(TPT)污染区均比清洁区大;海绵组织厚度(TST)除金叶女贞外,其他植物均污染区小于清洁区。(2)叶厚度(TL)与TPT、TST呈极显著正相关,上角质层厚度(CTUE)与CTLE的负相关性极显著,且CTUE对TPT和TST也有一定的影响;TPT与TST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3)9种园林植物解剖结构指标的变异系数和可塑性指数的均值排序一致,都为紫丁香>月季>白车轴草>早熟禾>金叶女贞>旱柳>木槿>紫叶李>红瑞木,表明9种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强弱也是如此;各解剖结构中TPT、TST和栅栏组织厚度与海绵组织厚度之比(P/S)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说明在应对不同环境时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起主导作用。(4)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抵抗和适应环境胁迫最主要的场所是叶肉组织,且叶肉组织的分化程度也可用P/S来评估。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提供科学的依据。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