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头部电针对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及神经调节蛋白1(NRG-1)表达的影响,探讨头部电针治疗脑梗死的相关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2、50和100 Hz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进行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的制备。电针组大鼠取百会、前神聪向病侧透刺,针刺深度约0.5寸,频率为2、50和100 Hz,连续波,每次20 min,每日1次,治疗14 d。空白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仅做相同的绑缚处理。在治疗第1、3、5、7、14天,进行前肢抓握牵引试验评分,末次治疗后取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右侧脑组织NRG-1的表达含量,并分析大鼠行为学评分与NRG-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运动功能下降(P<0.05),NRG-1的表达含量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治疗第7天开始各电针组运动功能优于模型组(P<0.01);2 Hz和50 Hz电针组NRG-1表达含量高于模型组(P<0.01和P<0.05)。不同频率电针组组间比较,在治疗第5、14天,2 Hz电针组大鼠的运动功能优于50 Hz电针组和100 Hz电针组(P<0.05),50 Hz和100 Hz电针组未见组间疗效差异(P>0.05);2 Hz电针组NRG-1的表达高于50 Hz和100Hz电针组(P<0.05和P<0.01)。2 Hz电针组大鼠的运动功能评分与NRG-1的表达量呈正相关(P<0.01)。结论不同频率头部电针能够改善脑梗死大鼠前肢运动功能,其中2 Hz疗效最优,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缺血区NRG-1的表达有关。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