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与文字语言相比,影像语言更适合为观众呈现具体的感官体验,感官民族志影像的身体以“具身化”形式与外界产生关联,并通过影像的感性表达与观众身体相互缠绕形成一种亲密的关系。自2006年哈佛大学感官民族志实验室(SEL)设立后,它推出了一批感官体验类影像作品,“影像身体感”促使观众将自身的感官感知“介入”电影身体,以SEL作品为例,针对“如何凸显影像身体感”这一问题,分别从表现对象及运动状态两方面切入,SEL感官民族志影像在选择现实事物后会对其进行“质感式”或“陌生化”的变形,再采用“附体”运镜或调整摄影机运动的整体形态,赋予影像具有感知外物、传递温度的“体感”,唤醒影像本体的感官,最终令观众借助“电影身体”获得全面、拟真的感官体验。
-
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