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父母官"一词是中国古代黎民百姓对官员的最高褒奖。那时,百姓口中经常说起的"父母官"通常指县令、县丞这样的地方官。而早在一些先秦文献中,"父母"则指代老百姓的统治者,甚至是国君。比如,《大学》有曰:"《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孟子·梁惠王上》:"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之父母也。"意思是:和乐在上的君子才是百姓的父母,百姓喜欢的自己也喜欢,百姓厌恶的自己也厌恶,这才称得上百姓的父母。反之,身为百姓的父母官,管理政事却不免也率领兽类一道吃人,又哪里配当百姓的父母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