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探究佛教如何看待情感在人类道德生活中的作用,通过佛教故事尤其是三藏及其注疏中佛陀的行为考察了对诸如爱与悲痛这样特定情感的把握。本文使用了三个叙事,包括帕扎佳拉、娃塞提的故事以及佛陀入灭前三个月中佛陀与阿难的关系作为例子以考察情感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以及佛陀把握这些情感的方式。研究表明,在帕扎佳拉、娃塞提那里,悲痛与爱(欲)在佛教文学中最为突出。悲痛反映了众生之苦,并显示了佛陀使众生脱离苦海的慈悲。另一方面,爱(或欲)则是悲痛、愤怒、仇恨以及恐惧的主要原因。在佛陀与阿难关系的叙事中,显而易见的是两种情感类型,即阿难的悲痛以及阿难与佛陀之间的慈悲。毕竟,与佛陀最为相关的情感就是慈悲与喜舍。慈悲指引着佛陀处理世上之事,而佛陀主要用喜舍来管控直接影响他的生活的愤怒和仇恨。在对这三个故事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佛陀处理人类情感时在既"慈悲"而又能培养对逾越苦难的"超然"时所采用的微妙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