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李卓吾广泛参与了文学评点活动,其《西厢记》《琵琶记》评本曾于诸友间传阅。容与堂有意吸收李氏的文艺观点和话语系统,形成一组具有李卓吾戏曲评点特性的“李卓吾”评本。青藜馆类的书坊通过袭用“李”氏名号、隐匿出版坊名、遴选等量名剧、摹仿刻本形态、构建评点序列等方式,和“容与堂”“李卓吾”建立联系,推出了模仿容与堂“李卓吾”评点的“李卓吾”评本,此即“合刻五部传奇”和“三刻五种传奇”。诸本题署“李贽”“卓吾”“秃翁”“卓老”等名号,袭用李氏“化工”“关目好”等术语,通过删抹符号和“删”字批语响应李贽提及的“涂抹改窜”,尽力向真正的李卓吾评本靠拢。“李卓吾”戏曲评本不能作为研究李贽文学思想、戏曲理论的有效史料,李卓吾文献整理之范围及学术研究之路径需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