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并探讨持续性脑功能监测应用于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6月在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55例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个亚组,并在出生1周后病情稳定时对所有患儿行头颅核磁共振(MRI)检查,根据结果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个亚组,同时所有患儿在出生后6 h内接受持续性脑功能监测,根据结果分为无异常、轻度异常、重度异常3个亚组。将患儿的持续性脑功能监测结果分别与临床表现严重程度与出生1周后MRI异常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在随访过程中,利用新生儿行为神经系统(NBNA)评分对患儿出生后1周、2周、4周的状况进行综合性评估,利用中国儿童发展量表(CDCC)在患儿出生后12个月对其发育预后进行评估。结果55例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中,根据临床表现分组:轻度30例(54.55%),中度17例(30.91%),重度8例(14.55%);根据出生1周后头颅核磁共振(MRI)检查结果分组:轻度32例(58.18%),中度13例(23.64%),重度10例(18.18%);根据持续性脑功能监测结果分组:无异常29例(52.73%),轻度异常14例(25.45%),重度异常12例(21.82%)。相关性分析显示,持续性脑功能监测与临床表现严重程度(r=0.943 4,P<0.01)以及MRI异常程度(r=0.975 3,P<0.01)均有显著相关性;随访过程中持续性脑功能监测出现重度异常的患儿NBNA评分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仅出现轻度异常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脑功能监测出现重度异常的患儿在出生后12个月时CDCC量表中运动发育指数(PDI)及智力发育指数(MDI)均明显低于仅出现轻度异常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脑功能监测应用于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中能够早期判断其病情严重程度,并且能够有效地预测患儿出院后的神经及行为的发育水平,能够为实施早期有效的临床干预提供可靠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
单位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