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建立現代國家是近代中國政治家和知識群體的共同訴求,其中,康有爲和章太炎兩種身份兼具,他們基於對中國傳統的“民族”和未來的“民族國家”形態的不同認識,提出了不同的國家目標,這也决定了他們選擇以革命還是改良方式來達成建國目標的差異。進一步説,康有爲與章太炎對這些問題的歧見又與他們的經學立場密切相關,梳理他們之間的分歧,有助於認識近代中國的建立及其晚清至民國的政治思想的發展軌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