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使用利奈唑胺治疗后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相关参考。方法纳入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湖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89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 根据患者是否使用利奈唑胺分成利奈唑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标准化抗结核治疗方案, 利奈唑胺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利奈唑胺进行抗结核治疗, 观察两组经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血液系统毒性、周围神经炎、视神经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并对使用利奈唑胺后出现不良反应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 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利奈唑胺药物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结果利奈唑胺治疗组108例, 对照组81例。两组基线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0)。利奈唑胺治疗组经抗结核治疗后, 白细胞计数减少、贫血、血小板计数减少、周围神经炎和视神经炎的发生率分别为20.4%(22/108)、47.2%(51/108)、21.3%(23/108)、20.4%(22/108)和13.9%(15/108), 分别高于对照组的8.6%(7/81)、27.2%(22/81)、9.9%(8/81)、1.2%(1/81)和4.9%(4/81),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90、7.86、4.40、15.86、4.10, 均P<0.050)。年龄≥45岁为使用利奈唑胺后白细胞计数减少和血小板计数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dds ratio, OR)=3.08, 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3~9.25;OR=2.41, 95%CI 1.09~5.35;均P<0.050], 白细胞计数基线值高为使用利奈唑胺后白细胞计数减少的独立保护因素(OR=0.48, 95%CI 0.30~0.76, P=0.002)。结论使用利奈唑胺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时易出现全血细胞减少、周围神经炎和视神经炎, 临床上需要严密监测使用利奈唑胺抗结核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
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省胸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