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信息技术时代,在政府部门、非遗传承人、研究学者、数字技术人员等各界的相互辅助下,利用数字化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及传播提供了新的理念。但是在传统手工艺类的数字化保护过程中,政府、学者以及技术人员往往占据主位,对非遗进行了过分的解读和重构,忽略了传承人作为非遗生产实践的核心地位,使得传承人位于非遗话语体系的底层。对于潮州“大吴泥塑”这类地域特色浓厚、活动范围较小的传统手工艺,数字化保护需要找到适宜的切入点,盲目实行数字采集可能会剥夺非遗技艺的深度参与和文化生产权力,使传承人的话语权和主体性得不到保障,甚至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失去本质属性。因此,文章以潮州“大吴泥塑”为例,为数字化保护和传承提出可行性措施,明确多个主体的权限,赋予传承人充分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