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于个体身体功能的衰退,以及受教育程度、资本、支持网络的限制,相对于非陪读老人来讲,从农村到城市,空间的转变对陪读老人在居住条件、身体及心理三方面产生更大压力。居住条件上,陪读老人受限于集体消费的门槛,选择居住在环境较差的城中村,感受到的压力与不适更为强烈。身体压力上,由于陪读过程中劳动强度的增加以及服从城市时间的安排,陪读老人的劳动强度有了更加显著的增强。心理压力的直接体现就是对孙辈安全和学习成绩的担忧以及对城市花销的不适应。这些心理压力的背后原因就是陪读老人角色结构从"强祖辈、弱家长"向"弱祖辈、强家长"的转变。面对空间转变带来的种种挑战,陪读老人调动自身能动性,实现了空间再造,在城市空间建构了新的社会空间"陪读圈","陪读圈"的建构为他们提供了情感、信息和工具支持,当然,该关系空间的形成本质上是工具理性的结果,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他们的城市融入。为此,本文为改善陪读老人生活质量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