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探究增密后对带状套作玉米产量的调控效应,分别设置种植模式、密度、施氮量三因素裂区田间试验,主因素为种植模式:带状套作玉米(A1)和单作玉米(A2),副因素为种植密度:60 000(B1)和75 000株/hm2(B2),副副因素为施氮水平:0(C1)、225(C2)、300(C3)、375 kg/hm2(C4),连续2年的短期定位大田试验,测定并分析各生育时期2种种植模式下玉米的产量、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及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密度从60 000增至75 000株/hm2,单作和带状套作玉米分别增产5.36%和5.87%,带状套作玉米增产幅度较单作玉米高8.69%;在2种密度条件下,带状套作玉米施氮量达到300和375 kg/hm2时,产量较不施氮处理增加15.94%和14.28%,单作玉米施氮量达到225和300 kg/hm2时,产量增加18.2%和19.39%。带状套作玉米2年平均产量均显著低于单作玉米,但密度和施氮量分别增至75 000株/hm2和375 kg/hm2后,产量与单作间差距均有缩短。带状套作玉米在60 000株/hm2和300 kg/hm2的密氮水平下,干物质积累量较不施氮增加了20.3%,叶绿素含量的增幅较单作玉米升高42.6%,延长了物质积累活跃生长期,增加生长量,可进一步挖掘产量潜力。综上,在带状套作玉米60 000株/hm2配合施氮300 kg/hm2和75 000株/hm2配合施氮375 kg/hm2下均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分别达8 914.62和9 093.17 kg/hm2,可使产量与单作玉米无显著差异。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