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推拿按揉环跳穴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探讨推拿对坐骨神经痛大鼠的镇痛机制。方法:选用32只体重180~220g SPF级别的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不予以任何处理)、假手术组(只暴露不结扎坐骨神经)、模型组(结扎坐骨神经)和推拿组(结扎坐骨神经后予以手法干预)。通过结扎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制备CCI模型,于造模第3天开始对推拿组大鼠推拿按揉环跳穴干预,连续干预14 d,观察造模前及造模后第1、3、7、10、14、17天大鼠机械痛域(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热痛阈(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观察造模前、造模后第1和17天右侧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ciatic functional index,SFI)的变化;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方法观察坐骨神经形态学的变化;并观察大鼠右侧脊髓背角NF-κB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在造模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的PWT、PWL和SF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模型组和推拿组的PWT、PWL和SFI显著下降(P<0.01)。在手法干预后,推拿组大鼠的痛阈值上升,在手法干预第8天(即造模第10天),推拿组较模型组PWT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在手法干预第5天(即造模第7天),推拿组PWL较模型组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推拿组大鼠痛阈值随着手法干预持续而继续上升。手法干预14天后,推拿组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显著上升(P<0.01)。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坐骨神经有髓神经纤维排列紊乱,轴索、髓鞘密度不均匀;与模型组比较,推拿组大鼠神经纤维逐渐连续,轴索、髓鞘较模型组均匀。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右侧脊髓背角NF-κB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推拿组大鼠右侧脊髓背角NF-κB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结论 :推拿按揉环跳穴能恢复神经纤维的排列;并通过降低脊髓背角的NF-κB p65蛋白表达来提高CCI模型的PWT、PWL和SFI,从而起到镇痛的作用,并改善大鼠步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