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寻找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为临床POCD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06/2017-05期间在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择期行CABG的患者129例,年龄4080岁,其中男76例,女53例,平均年龄为(66. 4±9. 3)岁;经筛选纳入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分别行体外循环(On-pump)(n=52)及非体外循环(Off-pump)(n=36) CABG,采用电话问卷修订版(TICS-M)对患者术后第3、7、21、90、180天认知功能损害进行筛查,采用成套的神经心理学测试量表:言语学习测试(VLT)、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SCWT)、连线测验(TMT)及数字符号测验(SDMT),对患者术后第21、180天是否发生POCD进行诊断。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分别评估:(1)术前危险因素:年龄、性别、吸烟史、合并疾病(高血压、主动脉斑块、颈动脉狭窄);(2)术中危险因素: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手术方法及术中血红蛋白浓度的下降率(ΔHb);(3)术后危险因素:留置气管导管时间、术后第2天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与POCD的关系。进一步采用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研究各危险因素与POCD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TICS-M评估显示术后第3、7、21、90、180天分别有69. 8%、50. 7%、47. 9%、36. 8%、41. 0%的患者有认知功能受损的表现,通过成套神经心理学测试,建立复合的认知功能诊断标准,8项测试中至少有2项符合认知障碍诊断标准,结果显示,术后第21、180天分别有23例(26. 1%)、20例(22. 7%)患者被诊断为POCD; Off-pump与On-pump CABG患者POCD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合并高血压、合并主动脉斑块、合并颈动脉狭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ΔHb、SIRS评分对POCD发生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主动脉斑块、合并颈动脉狭窄、麻醉时间及SIRS评分与POCD发生的相关性较高(OR值> 1,P <0. 05),是POC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CABG术后21 d POCD的发生率为26. 1%,术后6个月POCD的发生率为22. 7%。合并主动脉斑块、合并颈动脉狭窄、麻醉时间以及全身炎症反应是CABG患者POCD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
单位山东省千佛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