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小麦品种的产量潜力研究

作者:李式昭; 朱华忠; 郑建敏; 蒲宗君; 伍玲
来源:西南农业学报, 2014, 27(01): 24-29.
DOI:10.16213/j.cnki.scjas.2014.01.029

摘要

利用自2000年以来育成的10份优良四川小麦品种,在理想栽培条件下对其产量潜力、产量构成因素、生物产量、收获指数及花后籽粒产量和茎草干重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近年来四川小麦品种的产量潜力在460.11555.88 kg/667m2。②从产量构成因素来讲,有效穗数范围为24.8232.40万穗/667m2,穗粒数范围为28.140.6粒/穗,千粒重范围为42.754.4g,穗数是影响产量的首要因素。③生物产量范围为1081.561325.65 kg/667m2,收获指数范围为0.360.48,通过收获指数的改良能明显提高产量潜力。④优良四川小麦品种的灌浆特性好,灌浆快增期持续时间长,营养体生物量形成早,有利于较高粒重的形成。今后四川小麦的高产育种,应在较高穗数的条件下选择耐密性强的品种,同时注意选择收获指数高、灌浆快增期持续时间长的材料。

  • 单位
    农业部;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