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电针对偏头痛超早期大鼠下行通路中5-HT1A受体的调控作用。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模型组(M组)、单穴组(EA1组)、配穴组(EA2组)、非穴组(NA组)5组,C组只予以电极安置手术,其余各组在电刺激后予以相应电针治疗。第0、2、4、6天测量大鼠头面部与后足底的机械痛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荧光对偏头痛超早期大鼠的中缝大核与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的5-HT1A受体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在第0天,各组大鼠机械痛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2、4、6天,M组大鼠机械痛阈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A1组、EA2组分别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组与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5-HT1A受体表达与C组、EA1组和EA2组相比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N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对偏头痛超早期大鼠中缝大核与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部位的5-HT1A受体表达能起到抑制作用,可能是针刺治疗偏头痛的机制之一。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