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三阴交单穴得气对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证患者针刺效应的影响。方法 采取随机对照试验与双层次统计分析比较的设计,先将纳入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促使得气组(32例)和避免得气组(29例)进行第一层次比较,均针刺双侧三阴交穴进行干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针刺前后月经疼痛程度评估,并记录8个时间点(针刺前,针刺即刻,留针5,10,15 min,起针即刻,起针后5,10 min)双侧三阴交及其相邻近的脾经沿线穴位(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的体表红外热像温度,分别作为主、客观针刺效应观察指标。采用受试者针感临床评价量表评估患者针刺得气实际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将患者重新分为实际得气组(47例)、实际不得气组(14例),进行第二层次比较。结果 1)促使得气组实际得气率为93.75%(30/32),避免得气组实际得气率为58.62%(17/29)。2)第一层次比较,2组针刺后VAS评分均较同组针刺前明显降低(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时间点经穴体表红外热像温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第二层次比较,针刺后实际得气组VAS评分较针刺前明显降低(P<0.01),实际不得气组针刺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际得气组在一些时间点个别穴位的体表红外热像温度明显高于实际不得气组(P<0.05)。结论 针刺三阴交穴只有达到得气才具有镇痛效应,得气可促使三阴交及其相邻近的脾经沿线穴位体表红外热像温度升高。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