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衷》篇载孔子论“五行”一段非常珍贵,披露后人久已不知的孔子“五行”说。这种“五行”说,一方面凸显等级人性论,另一方面具有“中和”的内涵。孔子认为,从气质方面看,人内具和外发“文”“武”“仁”“义”等五种品性,此为“五行”。“五行”于人因等级类别而不同:最上等的圣人不论是未发还是已发,“五行”皆中,不需要学习。中等人“五行”有所偏,未发时不得中,已发时或过之或不及,但可以通过学习改善。孔子“五行”之论落脚于“和”,要求中等人尽全力改善自己有偏的“五行”气质,虽然不能完全达到圣人“发而皆中节”的“和”的境界,但可以最大程度地接近它,故学习很重要。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