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武侠小说有"旧派"与"新派"之别,大抵上以1949年为断限;但台湾的"新派"发展较晚,始于1964年左右。"旧派武侠"与"新派武侠"各具有不同的风格与特色,但从文学发展的角度来说,任何的"新",都是从"旧"衍生、发展而来的,不可截然二分。"旧派武侠"从平江不肖生、赵焕亭"南向北赵"开始,是在一片"强国强种"的意识下兴起的;其后有还珠楼主等"北派五大家"继起。通常篇幅甚长,受到连载体式的限制,结构散漫,但读者群已大量增加,且专业作家也开始投入创作行列之中。"新派武侠"以港、台为重镇,香港以梁羽生、金庸为创始,较著重小说与历史的关系;台湾则先是有继承"旧派"的郎红浣为先行者,1964年左右,陆鱼、司马翎等开始步入"新派"领域,而在古龙的手上,发展到巅峰时期。"新派武侠"的特色有六:在主题方面呈显出多元化的趋势,在人物描写上细腻深刻,在情节结构上较为完整,插敘减省、节奏增快,且擅于运用崭新的敘事手法加以创作。1980-1985年,金庸封笔、古龙殁世,"新派武侠"逐渐式微,虽犹有作家努力不懈,欲超金迈古,但大江东去,武侠风光的一页,终于掀翻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