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建立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小鼠动物模型,以用于中老年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情况的研究。方法选取12周龄健康的C57BL/6J雌性小鼠50只,其中基线组10只,去势组20只,假手术组20只。常规饲养1周后,处死基线组小鼠并测量血清雌激素水平,去势组小鼠通过腹正中切口行双侧卵巢切除,假手术组小鼠切除双侧卵巢周围等量的脂肪组织。去势后4周对小鼠的左大腿行后外侧切口,暴露股骨,从膝关节处逆行插入钢针进行髓内固定,直视下用手术刀切断股骨中下1/3段部分,造成股骨的横行或斜行骨折。两组小鼠在骨折术后2周和4周分别处死10只,测量血清雌激素水平、骨痂处骨密度(BMD)及Micro-CT情况。结果术后2周和4周假手术组雌激素浓度均高于去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周和4周假手术组和去势组BMD、骨体积、骨体积分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虽然术后2周假手术组和去势组骨小梁分离度(Tb.S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4周两组Tb.S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周和4周两组骨小梁结构模型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小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具有操作简单、直观稳定等优点;去势后的小鼠成骨能力明显下降,可用于原发性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及其骨代谢的细胞、分子及信号通路的机制研究。

  • 单位
    宁波大学; 宁波市第一医院; 宁波市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