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儿童虽然“随处可见”,但不一定被看见、被听到、被理解,这与成人对儿童的离身认知方式相关,包括身—心维度上的离身倾向和自我—他者维度上的唯我认知倾向,是成人的我思主体视儿童为他者并将其对象化和客体化的结果。成人对儿童的离身认知源于启蒙现代性逻辑,它以主体中心的理性主义为原则,经过了笛卡尔、康德、黑格尔等人的逐步确立和深化,对艺术、医学、心理学等领域的儿童形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人对儿童的离身认知使教育陷入“眼中无儿童”的现代性困境,在教育目标、课程与教学、环境、师生关系等诸多方面均有消极表现。回归儿童的身体、具身地认识和理解儿童是超越此种教育困境的可能路径。
-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