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洛夫曾说,犁青"具有世界性的宏观眼光",这在今日华语诗坛"十分罕见"①;谢冕也认为,犁青是因一种超越民族局限的"大情怀"而成为国际性的诗人②。其世界性或国际性,就文学内容而言表现为跨地域、跨文化、跨艺术门类的"流散写作"③;就文学形式而言则是与他诗艺渐趋成熟以后所追求的"立体诗学"相得益彰。然而,诚如木心所指出的,"艺术原理、形式、内容,是一致的。没有形式的内容,是不可知的,独立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