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病患者IL-33和IL-17浓度水平的变化,探讨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风湿免疫科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诊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5例,其中含32例合并间质性肺病患者,另取我院体检中心正常体检者60例作为非类风湿性关节炎对照。ELISA法检测IL-33和IL-17浓度水平。结果对照组IL-33和IL-17浓度水平为8. 63±1. 72 ng/m L和11. 32±2. 06ng/m L,显著低于RA组的16. 28±3. 41ng/m L和23. 15±5. 24 ng/m L(P <0. 01)。单纯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和伴发间质性肺病患者在性别组成、年龄分布、疼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DAS28评分、ESR、RF临床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伴发间质性肺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IL-33和IL-17浓度水平为20. 35±4. 12 ng/m L和29. 07±6. 38ng/m L,显著高于单纯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12. 33±2. 65ng/m L和17. 41±4. 15ng/m L(P <0. 01)。伴发间质性肺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吡非尼酮治疗4周后IL-33和IL-17浓度水平为15. 48±3. 23ng/m L和21. 34±5. 12ng/m L,显著低于治疗前的20. 35±4. 12 ng/m L和29. 07±6. 38ng/m L(P<0. 05)。伴发间质性肺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前磨玻璃影4例(12. 5%)、网格状影7例(21. 9%)、蜂窝状影6例(18. 8%),治疗后磨玻璃影12例(37. 5%)、网格状影4例(12. 5%)、蜂窝状影3例(9. 4%),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 <0. 05)。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间质性肺病患者IL-33和IL-17水平升高,有可能成为病变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价的血液学指标。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