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中国西南岩溶地区,由于受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脆弱性强,以石漠化为主的生态问题尤为突出。该研究以贵州花江为对象,利用2000年、2018年花江示范区的石漠化数据及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进行空间叠加和统计分析,探究了石漠化与土地利用关系坡度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示范区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和灌木丛为主,在坡度<25°范围,草地和灌木丛随着坡度的增高所占比例呈递增变化,耕地则相反。(2)石漠化变化在坡度5°~25°之间发生显著变化。在<25°的坡度范围,石漠化变化的面积变化与坡度呈正相关,>25°的坡度则呈负相关。(3)草地类型下的石漠化变化最显著的坡度是15°~25°,石漠化变化主要从极重度石漠化转变为中度石漠化。耕地集中在<25°的坡度,以重度石漠化转变为中度石漠化为主。灌木、林地则集中在坡度8°~25°的范围,灌木以极重度石漠化转变为中度石漠化为主。林地以轻度石漠化转变为潜在石漠化为主。土地利用与石漠化关系的坡度分异规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4种地类均在坡度<25°的范围内石漠化变化明显,可见人类活动是影响石漠化的一大主因。
-
单位六盘水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