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医院成分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7年5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医院接受成分输血的3 42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且分别计算接受不同输血次数、不同血液成分输注及于不同季节接受输血的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接受不同输血次数、不同种类成分血输注,以及于不同季节接受输血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连续性校正;χ2检验。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与所有患者或患儿监护人均自愿签署输血知情同意书。结果①本研究3 421例成分输血患者的总体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36/3 421)。接受1次输血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为0.12%(4/3 421),低于接受2次及以上输血者的0.94%(32/3 421),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69, P<0.001)。其中,接受1次输血患者与接受2次及以上输血者的发热反应和变态反应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549、8.100,P=0.010、0.004)。②3 421例成分输血患者中,接受血液细胞成分输血患者的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为0.61%(21/3 421),低于接受血浆成分输血者的0.44%(15/3 421),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29,P=0.363)。而接受血液细胞成分输注患者与接受血浆成分输注者的变态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1,P=0.031)。③3 421例成分输血患者中,于春、夏、秋和冬季接受输血者的输血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分别为0.29%(10/3 421)、0.23%(8/3 421)、0.32%(11/3 421)和0.20%(7/3 421);4个季节的输血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2,P=0.939)。结论成分输血不良反应随输血频率的增多而增高,而接受不同类型血液成分输注及于不同季节接受成分输血,对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无显著影响。采用白细胞滤过器进行成分输血,可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单位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医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