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不同龄组和坡向马尾松次生林地表死可燃物热解特征

作者:李颖; 余洪波; 胥清利; 严思晓; 周艳; 张惠光; 何东进*; 游巍斌
来源:生态学杂志, 2023, 42(06): 1330-1338.
DOI:10.13292/j.1000-4890.202306.010

摘要

马尾松是南方地区暖性针叶林的先锋树种,马尾松林是该区易燃森林群落类型之一。充分认识马尾松林地表可燃物的热解特征,对系统优化可燃物火行为模型和森林可燃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武夷山不同龄组马尾松林地表死可燃物为对象,运用热重分析方法,分析不同死可燃物类型(1小时时滞可燃物(1 h)和10小时时滞可燃物(10 h))的热解过程和热解参数;利用Coats-Redfern积分法对样品的快速热解阶段进行动力学分析,最终基于热解参数(着火温度、综纤维素的平均失重速率、综纤维素的分解时间和燃烧消耗的总质量)对可燃物燃烧性进行多维评价。结果表明:马尾松林不同龄组地表死可燃物的热解过程经历4个阶段,其中综纤维素分解阶段热解温度范围为170~371℃,失重量为50%~60%;木质素分解阶段热解温度范围为358~496℃,失重量为20%~40%。地表死可燃物综纤维素热解阶段活化能范围为50.03~61.83 kJ·mol-1,木质素阶段活化能为17.39~64.48 kJ·mol-1。从龄组上看,1 h和10 h可燃物几乎都在马尾松幼龄林上易燃烧、持续性久和消耗量大,但燃烧不剧烈。从不同坡向上看,1 h可燃物在点燃性上评价结果较为一致,剧烈性、持续性和消耗性评价结果相差迥异;10 h可燃物的四维燃烧性则各不相同。四维燃烧性评价表明,马尾松林的地表死可燃物燃烧性在不同龄组和坡向上异质性特征明显。可见,在地表可燃物燃烧过程模拟或火行为模型构建中,应充分考虑坡向和树种年龄组等参数的异质性特征对结果精度的影响。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