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唐代开始,人们对《踏摇娘》的诸多具体问题已经开始探讨并辨析。仅本事时间言,刘饣束《隋唐嘉话》、崔令钦《教坊记》、杜佑《通典》已有"北齐""隋末"之异,其后又与《苏中郞》混同,延出"后周"之说。后学继其分歧,各有接受与认同,致使《踏摇娘》的起源问题终未能统一观点,为后世辑录、定位留下不解之谜。文本载记除受限于客观条件,还往往与书写载记者的个体视角与叙写心态等的微妙变化密切相关。详检早期文本,对《踏摇娘》本事时间载记不同,但又有彼此暗合照应的痕迹。辨析前贤所记的主观成因及彼此关联,可为进一步探究《踏摇娘》表演形式提供更新线索。
-
单位中国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