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宫颈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国宫颈癌疾病负担逐年上升,发病和死亡存在城乡差异和地域差异,生存率有待提高。同时,宫颈癌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确、可防可治的癌症,已具备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疫苗、筛查和早诊早治等完善的三级防控手段。在一级防控方面,HPV疫苗目前在我国属于非免疫规划疫苗,其累积接种量仍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但已有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先行先试,启动了区域内HPV疫苗免费或补贴接种计划。在二级防控方面,我国2009年开始有组织性的宫颈癌筛查。但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卫生资源和医疗条件不均衡,目前35~64岁女性宫颈癌筛查参与率仅为36.8%。世界卫生组织优先推荐HPV检测作为宫颈癌初筛方法,然而,HPV检测技术特异度相对较低,需要于其他检测手段联合使用,针对HPV阳性妇女的分流手段尚需高质量证据支持。2023年1月,国家试点推广宫颈癌防控措施,加速中国宫颈癌消除进程。针对的现实情况及国情,HPV疫苗接种联合五年一轮的HPV检测为基础的宫颈癌筛查是当下最具有成本效益的防控策略。本研究从我国宫颈癌疾病负担,防控手段角度,结合我宫颈癌防控瓶颈问题展开综述。
-
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