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两种丛生禾草龄级结构及自疏特征

作者:郑志虎; 施颖; 张茜; 邢亚芸; 徐文兵; 于应文*
来源: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35(05): 837-844.

摘要

【目的】确定丛生禾草长芒草(Stipa bungeana)和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的年龄结构模式,探究其株丛分蘖数和个体分蘖质量之间是否存在自疏特征,阐释其对生境的适应性机制,进而预测草原演替趋势。【方法】以黄土高原地区丛生禾草长芒草和无芒隐子草为对象,通过对其株丛数量性状(株高、冠幅直径、基茎、分蘖数、株丛质量和个体分蘖质量)、年龄结构及自疏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研究2种丛生禾草的龄级结构及自疏特征。【结果】(1) 2种植物株丛的高度、冠幅直径和基茎的稳定性较强,株丛质量和个体分蘖质量的稳定性较弱。(2) 2种植物种群的年龄结构均为幼年个体少,成年个体储备丰富,老年个体相对较多,均属衰退型种群,且2种植物种群的稳定性较弱。(3)无芒隐子草株丛分蘖数和个体分蘖质量之间存在一定程度自疏特征,长芒草株丛分蘖数和个体分蘖质量之间不存在自疏特征。【结论】2种禾草的年龄锥呈衰退型且其自疏特征存在一定分异,是其对外界生境和长期封育适应的结果,表明研究区草原呈退化演替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