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旨在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在湖北玉米田的种群动态及扩散规律,为该虫的预测预报和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在武汉、荆州和襄阳的春、夏、秋玉米田,采用五点取样法调查草地贪夜蛾幼虫种群数量;在玉米田人工接虫,调查幼虫扩散情况。【结果】种群调查结果显示,草地贪夜蛾幼虫在春玉米田(武汉)从大喇叭口期开始发生,抽雄期出现虫量高峰[(3.58±0.56)头/百株],腊熟期无发生。在夏玉米田(武汉、荆州、襄阳)从拔节期开始发生,最大虫量出现在荆州玉米抽丝期[(51.39±4.62)头/百株],襄阳玉米腊熟期还有幼虫发生。在秋玉米田(武汉、荆州)从苗期至腊熟期均有发生,最大虫量出现在荆州玉米抽丝期[(25.00±2.61)头/百株]。扩散试验结果显示,以接虫株为中心,草地贪夜蛾幼虫可向周围植株扩散为害。幼虫转株扩散多在2、3、4龄幼虫期发生,且3龄时新增扩散株比例显著高于2龄期和4龄期。初孵幼虫密度为150头/株时,整个幼虫期扩散距离为(352.50±17.02)cm,约为10头/株的3.5倍。扩散实验期间,以东风的天数最多(占比达40%),幼虫沿着东风向西扩散的比例为60.32%,显著高于其它方向。【结论】草地贪夜蛾幼虫在湖北春、夏、秋玉米田均有发生,虫量高峰多出现在玉米抽雄、抽丝期。草地贪夜蛾幼虫的转株扩散在3龄期最盛,扩散距离随幼虫密度的增加而变远,且多沿顺风方向扩散。
-
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