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建国前后的文艺理论发展过程来看,新中国文艺理论、美学批评与学术争论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理论思想不断融入中国的本土化的革命实践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民性、实践性和审美性等因素越来越被中国文艺界重视。马克主义文艺美学思想在本土化融入与演进的的过程中,有三个明显的重要标志:首先是毛泽东的“延安讲话”民族化融入,接着是“中国作风、中国气派”创造性的运用,最后是建国后的“美学大讨论”的学术争鸣,这样一来就将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理论与中西贯通、古今融汇的学术视野拓展开来,对于后来中国文艺美学与文艺批评走向成熟,以及具备学术理性和开放品格确立了重要的参照维度。这也对后来文艺创作中克服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的束缚,实现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和美学批评理论的创新实践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因而对完善当代中国文艺理论学科建设,构建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话语体系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