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翻"和"义翻"是中国古代的一组佛经翻译方法,分别用来处理"东西两土俱有"和"西土即有,此土全无"两种情况下的名词翻译问题,相当于现代译学术语中的"直译"和"意译"。通过考察这两个术语的命名和使用情况,可以看出"正翻"是更受唐代注经家推崇的做法,"义翻"则每每被视为无法进行"正翻"时的权宜之计,而这种价值取向和当时对"格义佛学"的批判很有关系。不过,在面对具体个案时,并不是所有的注经家都会拘泥于"正翻"的正统性而一味否认"义翻"的价值。"修多罗"(Sūtra)一词的翻译所引发的争论,说明对于某些可以"正翻"的梵文词语,"义翻"也有可能因为维护宗教神圣性等方面的考量而被采纳,甚至被认为优于纯粹的"正翻"。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