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多民族杂居牧区是多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场域,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时,也兼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功能。当前此类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仍存在与牧民生产生活节律脱节、与牧民文化的多样性和有序性分离、缺乏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持续性、缺失流动公共服务的机能等问题。历史上代表“小传统”的民间公共文化活动是深度展现文化交融特征的平台,它既符合牧民的生产生活节律,又通过仪式程式强化牧民的集体意识,进一步增进了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在构建“民族+文化”的服务体系模式时,多民族杂居牧区呈现的是一种由国家主导自上而下的大传统文化与自发嵌入国家体系的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典型范式,这既深化了各民族文化互动、交融的自觉程度,也为民族杂居牧区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建设路径。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