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采用逐级化学提取方法与程序升温热解方法研究了两个煤田三类煤阶六个样品中汞的赋存形态及其热稳定性。煤中汞分为可交换态(F1)、碳酸盐+硫酸盐+氧化物结合态(F2)、硅酸盐+硅铝酸盐结合态(F3)、硫化物结合态(F4)和残渣态(F5),其中F2、F4和F5约占煤中汞总量的90%以上,且F4是煤中汞最主要的赋存形态,占比达45.2%~82.1%。煤中汞的赋存形态与煤阶密切相关,随样品煤化程度加深F4的比例显著提高,但F2和F5逐渐降低,其原因可能是汞在煤变质过程中由碳酸盐、硫酸盐或有机物中逐渐迁移至硫化物中。煤中汞的热稳定性依赖于其赋存形态,其中F1热稳定性最差,在150℃以下全部释放;F3热稳定性最强,析出温度在600℃以上;其余三种结合态汞的释放温度界于以上两者之间,依次为F1 <F5 <F2 <F4 <F3;尽可能多地使汞转化为硫化物结合态中较为稳定的形态是煤燃烧及其相关过程液、固副产物中汞稳定化处理的有效方法之一。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