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利用四川省气象局提供的1961-2015年台站历史观测降水数据、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近55年四川盆地西部型和东部型区域持续性暴雨事件(RPHRs)中大尺度环流背景场、水汽来源和输送以及物理量场的差异。结果表明:(1)盆西型RPHRs过程中,整个中高纬的长波槽脊经向发展不如盆东型强,巴尔克什湖低槽位置偏西偏北,更加稳定少动,在其前端不断有短波槽分裂东移南下,与盆东型中低槽进入我国之后东移分裂形成阶梯槽的演变明显不同。(2)盆西型中南亚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高低空急流以及低层气旋式切变均比盆东型偏西、偏北。盆西型中130°E以西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形态呈经向型,与东部型的纬向分布明显不同,且东部型中高空急流强度更强且向东南倾斜。(3)受环流影响,盆西型暴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动力特征比盆东型偏西,强垂直上升运动偏西,所需水汽主要表现为以孟加拉湾的西南气流输送为主,而盆东型则以南海为主的东南气流输送更为明显,对流不稳定能量更强。(4)与气候平均相比,巴尔克什湖至中国东部在盆西型暴雨有稳定少动的“反气旋-气旋-反气旋”的环流距平形势,在盆东型中则为东移加深的“反气旋-气旋-反气旋-气旋”的环流距平形势,这与盆东型中Rossby波的能量传播更加偏东偏南有关。
-
单位中国民航飞行学院;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