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高"作为西方美学重要的审美范畴,从郎吉努斯到博克,再到康德和席勒,经历了不断的变革和重构,也被不断诠释着新的含义。在当今看似拒绝崇高、解构崇高的时代,重新审视和回味"崇高"的审美内涵,弘扬人性道德并助推审美教育,有着更深刻的现实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