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灌溉模式下小麦穗粒数QTL定位分析

作者:王霖; 孙雷明; 黄玲; 邵敏敏; 赵凯; 闫璐; 徐兴科; 王继峰; 冯维营
来源:麦类作物学报, 2018, 38(09): 1038-1044.

摘要

为了挖掘在多水分环境中能够稳定表达的小麦穗粒数QTL,以洛旱2号和潍麦8号及其衍生的302个F8:9重组自交系(RIL)为材料,分别在3个干旱和3个正常灌溉模式下,对穗粒数QTL进行定位分析,结果检测到24个加性QTLs,位于16个位点,分布于2B、3A、3B、3D、4A、4B、5A、5B、6B和7B共10条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3.70%~20.43%的表型变异。在充分灌溉条件下的三个环境(E1、E2和E3)中,共有14个QTLs,11个位点被检测到;在限制水分的三个环境(E4、E5和E6)中共有10个QTLs,6个位点被检测到。在所有检测到的16个位点中,有9个位点只在灌溉环境下被检测到,有5个位点只在旱作环境下被检测到,有2个位点在灌溉和旱作环境下同时被检测到。位于3A染色体上标记Xbarc012和Xgpw2266之间的Qknps-WL-3A,同时在E1、E4、E5和E6环境中被检测到,其中三个环境可解释大于10%的表型变异,且在所有的旱作环境中能够稳定表达,可以作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候选位点,用于辅助选育节水高产小麦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