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盘散沙"之说自清末由梁启超提出之后,成为20世纪上半叶国人对中国社会病象的一个基本描述。梁启超的"专制"概念和严复的"宗法社会"概念深刻影响了民国思想界和政界对一盘散沙成因的认识。一种观点主张通过社会组织解决中国社会一盘散沙问题,另一种则希望借助"强有力的政府"来达到"举国一致"的效果,从而将重点转向政治组织。在大敌当前的严峻形势下,前者终因缓不济急而被后者压倒。国人面对四分五裂的政局不断寻求建立中心势力,其间恰逢强敌入犯,"团结"便临时取代"组织"成为解决时局的关键。外敌既去,中心势力无法靠"团结"维系,而是靠因组织动员而积蓄的政治势能完成重建。"一盘散沙"论原本就是近代民族主义的产物,民族主义与进化论的结合导致了现代中国思想上的身份识别问题和政治上的道路抉择困境。这两个难题与民国政局的分裂割据局面相互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