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小细胞肺癌PD-L1表达检测临床病理专家共识

作者: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病理专家委员会;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
来源:中华肿瘤杂志, 2020, 42(07): 513-521.

摘要

免疫治疗, 尤其是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或)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重塑了肿瘤治疗模式, 在包括非小细胞肺癌(NSCLC)在内的多种肿瘤治疗中部分患者均获得了显著的临床获益。如何筛选PD-1和(或)PD-L1抑制剂潜在获益人群成为免疫治疗时代面临的新挑战。NSCLC中PD-L1蛋白表达水平与PD-1和(或)PD-L1抑制剂疗效呈正相关, 是重要的预测标志物之一。明确PD-L1检测的临床意义和检测时机, 在PD-L1检测步骤、结果判读和质量控制等各个环节实现PD-L1检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对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降低室间差异具有重要意义。针对PD-L1检测的实际问题, 在结合文献、专家经验和委员会成员内部讨论基础上, 最终达成此共识, 以期规范PD-L1检测, 为临床医师提供准确可靠的治疗依据以及给予临床检测一定的指导。必须指出的是, 鉴于PD-L1检测客观复杂因素的存在以及国内PD-L1检测尚处于临床应用初期, 此专家共识尚存在不足之处, 期待未来有更多的研究和实践数据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