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霍乱沙门菌抗噬菌体菌株筛选及受体基因突变位点分析

作者:李晓宇; 张慧君; 迟新月; 李根; 王丽丽; 魏炳栋; 孙晓雯; 李纪彬; 徐永平*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11): 4495-450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2.11.041

摘要

【目的】筛选抗噬菌体菌株并分析其受体基因突变位点,为解析猪霍乱沙门菌噬菌体抗性突变的产生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猪霍乱沙门菌CICC 21501及其裂解性噬菌体vB_SenS_S528(噬菌体S528)为研究对象,通过波动实验筛选自发突变的抗噬菌体菌株,观察菌落形态,并测定其对噬菌体的敏感性、吸附特性、生长曲线及对温度和pH的敏感性。通过全基因组重测序结合PCR验证定位耐受基因突变位点。【结果】成功筛选出1株抗噬菌体S528的突变菌株,命名为B6-2。B6-2菌落边缘粗糙,与野生菌相比,生长曲线无显著差异,对pH表现出敏感性,在40、50℃时表现出温度耐受性。噬菌体S528对抗噬菌体菌株B6-2的吸附率减少60%(对野生菌吸附率为93%)。通过全基因组重测序及比对分析得知,B6-2菌株有3个位点发生了突变,分别为PROKKA_04510基因中2个位点和rfbC基因中的1个位点发生突变。突变基因片段的PCR产物电泳及测序结果均表明,PROKKA_04510基因上的2个位点并未发生突变,而真正发生突变的位点位于rfbC基因的350 bp处,碱基由C突变为T。【结论】筛选到1株与受体改变有关的抗噬菌体菌株B6-2,其通过rfbC基因上的碱基突变来阻止噬菌体吸附。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