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评估年龄因素对不孕女性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间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生殖医学科因不孕行IVF-ET的665例不孕妇女的1 092个移植治疗周期的临床、实验室和随访资料。将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4组(≤35岁、36~39岁、40~42岁、≥43岁),比较各年龄组妇女在不同基础情况、不同获胚情况的临床妊娠结局,分析各年龄组段妇女使用不同超促排卵方案(长方案、拮抗剂和短方案)和不同移植方式(冻胚和鲜胚移植)行IVF-ET治疗的临床结局。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不孕妇女行IVF-ET治疗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女性年龄、窦卵泡计数、基础卵泡刺激素、获卵数、2PN数、卵裂数、优质胚胎数和移植胚胎数均影响临床妊娠结局(P<0.05)。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年龄(OR=2.232,95%CI:1.315~3.772)是不孕女性行IVF-ET治疗临床妊娠结局的独立风险因素。不同年龄组之间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活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女性窦卵泡计数显著降低(P<0.001),基础卵泡刺激素较年轻女性组明显升高(P<0.001)。≥40岁的高育龄妇女获卵数、卵裂数、2PN数、优质胚胎数明显减少。不同年龄组的移植胚胎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长方案促排,≥43岁组活产率明显下降,流产率显著升高(P<0.05),但临床妊娠率无差异。拮抗剂方案促排各年龄组临床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短方案促排,≥36岁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和流产率均显著下降(P<0.05)。年轻女性(≤39岁)新鲜周期的妊娠率高于复苏周期,流产率低于复苏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活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42岁组冻胚移植妊娠成功率和活产率明显高于新鲜周期。结论女性年龄是预测IVF-ET治疗临床妊娠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应用GnRH拮抗剂促排能增加高龄患者IVF-ET治疗临床活产率,降低流产率,
-
单位同济大学; 同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