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了解上海市初中生暴力电子游戏接触、自我控制水平和应对方式对攻击性行为的影响,为有效降低青少年攻击性行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于2019年5—6月对上海市4所普通公立初中学校1 886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暴力电子游戏使用习惯问卷、Buss和Perry攻击问卷、青少年自我控制双系统量表以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结果上海市初中生攻击性行为水平根据潜在剖面分析可以分为4个组别,根据攻击性水平从低到高,依次命名为低攻击组、中等攻击1组、中等攻击2组和高攻击组。在控制性别和年龄的基础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低攻击组相比,其余各组别中暴力电子游戏接触、冲动系统、消极应对与攻击性行为均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1.26,1.30,1.70;2.96,4.40,6.84;1.17,1.42,1.74,P值均<0.05),积极应对与攻击性行为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82,0.52,0.49,P值均<0.05)。结论暴力电子游戏接触、冲动系统和消极应对方式会增加初中生的攻击性行为水平,而积极应对方式能降低初中生攻击性水平。
-
单位西南大学;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上海市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